本文目录一览

1,我的二哥二嫂刘福扮演者

钱波 饰 刘富简介 刘家堡子大队书记,大壮父亲钱波,日本大学艺术学院戏剧系毕业,北京紫微星空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签约演员。2008年,拍摄了讲述一代京剧大师梅兰芳先生一生的电影《梅兰芳》。2010年7月,主演了根据老舍先生经典作品改编的《茶馆》。

我的二哥二嫂刘福扮演者

2,钱波的人物评价

任务占坑
话剧出身的钱波有着丰富的表演经历,作为曾经是北京人艺的一员,演技久经磨练已经相当纯熟,善于把握各类角色,曾经在《无极》、《梅兰芳》中都有突出的表现。钱波出于对《茶馆》这部作品的欣赏而接演这个不太讨好的角色,演绎“唐铁嘴”这样一个地痞无赖,迎接新的挑战。钱波表示:“有这样的尝试很过瘾”。 而对于这样一个“坏人”角色,在《茶馆》剧中与刘麻子和王掌柜有着较多的对手戏,钱波也是在戏中与陈宝国大飙演技,一正一邪各具精彩。据钱波透露:电视剧版的唐铁嘴这个人物与以往话剧版整体基调是一致的,但是这次是以更生动的手法表现出一个让人又憎又爱的“坏人”,他不单纯是一个骗子,而是一个多方面的人物,让人觉得有些可爱。钱波此次也是展现了他幽默诙谐的一面。在电视剧《全家福》中,钱波饰演的萧益土大起大落的传奇经历牵引着无数电视观众的心弦。钱波精湛的演技将文学作品中的艺术形象塑造得活灵活现,使这个贯穿全剧的小人物活脱脱成为观众眼里最为亲切的可爱大叔。首次挑战长达60年的时间跨度便体现出了钱波不俗的表演功底,获得了大批粉丝,更有观众因为该角色而每集必看并开始自学风水术。

钱波的人物评价

3,钱塘潮的资料哦

■钱塘江 浙江省最大河流。古称浙江、浙水、浙河、制河。源出安徽省休宁县西南,皖、赣两省交界怀玉山脉中的六股尖东坡(六股尖海拔1629.8米,源头海拔约1350米)。干流流经皖、浙两省,于海盐县澉浦长山东南嘴至余姚市和慈溪县边境的西三闸的连线入杭州湾。全长 605公里,流域面积4.88万余平方公里。介于北纬28°04′~30°24′,东经117°39′~121°14′。流域地势从西南向东北倾斜,干流依势向东北注入杭州湾。河流呈羽状水系。 干流概况 干流在新安江水电站以上为上游。上源冯村河流经皖南山地,到休宁县鹤城,与源出怀玉山五股尖的梅溪源会合后,称大源溪。大源溪沿途汇纳的诸支流源短流急。从休宁县流口合小源河至屯溪市间称率水。到屯溪纳支流横江后称渐江,在歙县浦口,练江自北注入。浦口至浙江省建德县梅城镇间称新安江。在歙县街口以下属山溪性河流。 新安江水电站至富春江水电站为中游。新安江流至梅城,接纳支流兰江和桐江,三江会合成“丁”字形。兰江为钱塘江最大支流的一段,也是钱塘江水量的主要来源之一,上游马金溪源出安徽省休宁县南部青芝埭尖北坡。至衢州市双港口纳江山港间称常山港。常山港多流经山区,属山溪性河流。衢州市至兰溪称衢江(或衢港、信安江),兰溪至梅城间称兰江。衢江流经金衢盆地,河道宽广,水深流缓,出金衢盆地,河床渐见深邃。桐江为梅城至桐庐的一段支流,梅城以下约7公里的乌石滩起,进入著名的七里泷峡谷,峡谷全长约22公里。富春江水电站建成蓄水后,七里泷江面展宽,原浅滩没入水中;兰江、桐江部分河道形成水库。出七里泷后,江面开阔。 富春江水电站以下为下游。受潮水影响,属钱塘江河口区。由桐庐到萧山县闻堰称富春江,河床开阔稳定,水流缓慢,堆积显著,河漫滩发育,基本不受海域来沙影响。闻堰至杭州闸口段,河床宽浅而河道迂回曲折,形如“之”字,故又称之江。闸口以下始称钱塘江,后泛指全河流,以涌潮汹涌为其特征。澉浦以下为杭州湾。下段主要支流右岸有壶源江、浦阳江、曹娥江;左岸有分水江、渌渚江。 气候与水文 钱塘江流域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1600~2000毫米,干流上游山地降水量高于中、下游丘陵、平原地区。径流补给以雨水占绝对优势,地下水仅占少量。钱塘江径流总量达431亿立方米,径流深880毫米。 钱塘江径流季节分配不均,洪枯水流量相差悬殊。大部分地区(干流在富阳以上)降水以5~6月最多,河流最大径流量与此同期。衢县站5~6月径流量占全年总量42.2%;芦茨埠站占39.3%。径流年际变幅小,年径流量变差系数0.28~0.38,年际极值比亦较小。钱塘江流域的水蚀模数为100~500吨/平方公里/年。高值在曹娥江和浦阳江流域,低值在常山以上。钱塘江平均含沙量0.1~0.4千克/立方米。年均输沙量668万吨。江水常年清澈,仅在洪水期江水呈混浊状。河水矿化度、硬度和碱度均较低。 钱塘潮 钱塘江潮是世界著名大潮之一。尤以农历八月十八日最壮观。涌潮的形成和地形关系密切。杭州湾是典型的嗽叭形河口,宽度自湾口向里急剧收缩,湾口宽达100公里,至澉浦水面宽20公里,至杭州仅宽1公里。潮水上溯时,水体受到急剧约束,潮波能量高度集中,潮差显著增大,澉浦潮差较湾口大一倍。平均潮差5米左右,最大潮差出现在澉浦,达8.93米。同时,钱塘江河口纵剖面性质独特。杭州湾内河床平坦,从乍浦以上,开始抬升,抬升的高点在七堡到仓前间,最高点高出基线约10米。从闻堰到乍浦长达130公里,为一庞大的沙坎隆起。体积巨大的沙坎使澉浦以上河床迅速抬高,低潮水深从湾口向内愈趋变浅,平均水深2~3米,有时仅1米左右。潮波在传播过程中,因河底逐渐变浅,潮峰传播速度远大于潮谷,潮波的前坡渐陡,后波不断变缓,潮波变形加剧,到尖山附近形成涌潮。涌潮以海宁市附近最大,一般高度1~2米,最大高度达3.7米,至杭州附近涌潮渐趋减弱。 钱塘江怒潮时,海水倒灌,主要由长江挟带大量泥沙,经海水搬运淤积于河口段,为沙坎泥沙的主要来源。同时也使河床抬高,水深日浅,严重影响河口段的航运和水产捕捞养殖之利。为防止潮患,古来即兴建了与长城和京杭运河齐名的海塘工程,历代及1949年以来均不断加固。 梯级开发与综合利用 全流域水力资源蕴藏丰富,可开发能量约205万千瓦, 至1978年底已开发装机容量131.9万千瓦。河口区潮汐能量更大。50年代以来,对钱塘江进行了梯级开发。兴建了新安江、富春江、黄坛口和湖南镇等水库和水电站其中新安江水电站总库容220亿立方米,装机容量65万多千瓦;富春江水电站总库容8.74亿立方米,装机容量29.72万千瓦。黄坛口和湖南镇水电站为对支流乌溪江进行两级梯级开发而建成。 钱塘江兰溪以下为主航道,通航30~100吨级船舶。杭州以下仅通航外海小轮。新安江是沟通浙西和皖南的重要航道,航道在新安江大坝中断,上、下分段通航,汽轮溯新安江可达安徽屯溪。其他支流和水库也有距离不等的通航里程。流域内人烟稠密,经济发达。两岸谷地是良好的农耕区。山地盛产木材、毛竹。河口区海涂广阔。 1988年底,通过杭州城东北角开挖7公里长的河道,将钱塘江与京杭运河重新沟通,实现了京杭运河与长江、黄河、淮河、海河、钱塘江五大水系的衔接,扩展水运直达距离400公里,形成了以杭州为中心的水运网。 钱塘江自然风光和人工建筑交错成章。溯钱塘江,过富春江到新安江,形成旅游胜地,已列为中国第1批重点名胜区。 ■钱塘江口 强潮河口。河口区上自潮区界芦茨埠,下至杭州湾口,全长274公里。可分为三段:芦茨埠至闻家堰,长83公里,受径流控制,河道中多江心洲,河床相对稳定,为近口段;闻家堰至澉浦,长101公里,径流、潮流相互作用,涌潮澎湃,河床多变;属河口段;澉浦以下习称杭州湾,长90公里,径流影响微弱,呈叭形,湾口南汇咀至甬江口宽达100公里,湾顶澉浦断面宽20公里,为口外海滨。湾口外岛屿星罗棋布,称为舟山群岛。 东汉初年,王充最早论述了钱塘江涌潮形成的天文和地形条件。为了抵御涌潮的侵袭,唐代以来,陆续修建了海塘工程,工程规模宏大。20世纪50年代以来,对河口区的水文泥沙,河槽演变等进行了系统的调查研究。20世纪60年代末期开始的大规模围垦工程对涌潮河段的演变产生了显著影响。 约6000年前,冰后期海侵,钱塘江河口成为沉溺谷,其后海面下降,经不断沉积,北岸为长江三角洲的南翼,岸线在金山―王盘山―澉浦一线。近2000年来,杭州湾南涨北坍,变化剧烈,南岸由绍兴、上虞、浒山一线外伸,乍浦、金山岸外大片陆地坍失,王盘山沦入湾中。由于潮水势力远比河水大,泥沙被带入乍浦与闻家堰间堆积成长130公里,滩顶高出基线10米,体积达425亿立方米的巨型沙坎。主体物质为均匀的粉沙。 钱塘江径流变幅大,挟沙少。来水和来沙季节性变化均大,3~6月水量占全年的57%,10月至翌年1月水量仅为全年的15.6%多年平均流量1468米(/秒,芦茨埠站实测最大流量29000米/秒(1955年6月),最小流量27米/秒。全流域年径流总量 463亿立方米。多年平均含沙量0.2千克/米,年输沙量703万吨。 潮汐为半日潮。由于杭州湾宽度自口外向口内急剧收缩,潮差沿程递增。湾口南岸镇海的平均潮差为1.69米,湾顶澉浦平均潮差为5.45米,最大潮差8.93米。进出澉浦断面的平均流量为14万米/秒,远较流域来水为大。北岸的潮差比南岸大,芦潮港比镇海大1.49米,澉浦以西,河床急剧缩狭抬高,潮波变形剧烈,在尖山附近产生举世闻名的钱江涌潮。涌潮在盐官(过去称海宁)一带最高,潮头通常为1~2米,实测最高达3米,潮波传播速度8~10米/秒。涌潮破坏力很强。曾实测到涌潮压力达7吨/米,安放在丁坝头重达25吨的混凝土块体有时也被冲走。尖山、盐官一带最大垂线平均流速高达4~5米/秒。盐官以上河段, 涨潮流速比落潮流速约大一倍。潮流中挟带的泥沙量随流速大小发生变化。尖山、盐官一带含沙量最大,实测最大含沙量高达51千克/米,澉浦平均含沙量一般为3~4千克/米,平均每潮进出的沙量约为1000万吨。 长江冲淡水对杭州湾水体含盐量分布有明显影响。金山以东水域,盐度横向分布南高北低。由于潮流强,钱唐江河口的盐淡水混合属垂向均匀混合型,盐水入侵界随钱塘江径流大小而上下移动,枯季盐水可上溯到杭州市以上,影响杭州市的工农业和生活用水。 河口段河床既宽又浅,低潮水深1~3米,潮间带十分宽广。在强劲的、流路分岐的涨落潮流作用下,随着径流与潮流对比势力的消长,河床变形剧烈。在径流弱,潮水强的秋季,主槽顺着涨潮流顶冲的方向摆动,在径流多的季节,主槽顺落潮主流方向摆动。随着丰水年和枯水年的交替,主槽摆动还有多年的变化。如1962年至1969年,尖山附近主槽摆动幅度近20公里。在主槽摆动过程中,受主流顶冲一侧的滩地迅速崩坍后退,曾测到高滩一天崩坍 245米的纪录。河床纵向冲淤变化也很强烈,盐官以上河段洪季冲、枯季淤,以下河段则反之。河床平均冲淤幅度可达5米。 20世纪60年代迄今,已围垦滩涂90万亩,使海宁县八堡以上60余公里的河道束窄了四分之三。杭州湾南岸金塘水道两侧具有优良的天然深水港址,现已建成10万吨级的北仑港码头。北岸已建成上海石油化工基地。长江和钱塘江等河流不断供应丰富的营养盐物质,使湾口南面的海域成为我国最大的渔场。 ■钱塘江涌潮 发生在中国杭州湾钱塘江口的潮水暴涨的现象。状似直立的水墙,滚滚而来。钱塘江河口的潮差很大,河口呈宽阔的漏斗状且河床平缓,致使太平洋的潮波传播到这一带时,潮差剧增。传入杭州湾的潮波,在钱塘江河口同河流相遇,波面受到较大的阻力,波峰前沿出现破碎现象,又遇水下沙坝,使涌潮分成东湖和南湖两支,继续向河口推进。在尖山和海宁之间,有时能激起10多米高的水柱。破碎的潮峰呈滚滚白浪,高1~2米,以4~6米/秒的速度传播,潮位在短时间内涨达2米以上。每年临近秋分时节 ,恰逢大潮,又正值雨季,平均海平面升高,在海宁的潮差可高达9米,涌潮的现象异常突出。若遇强劲的东风或东南风,涌潮景象更加壮观。 ■钱塘江桥 中国自行建造的第一座公路、铁路两用双层桁架梁桥。位于浙江省杭州市。1937年建成。由茅以升和罗英主持修建。全长1453米,正桥长1072米 ,由16跨65.84米的简支铆接钢桁架梁组成;南引桥共长381米 ,由双铰钢桁架拱桥和钢筋混凝土刚架桥组成。因江底流沙深达40米和钱塘江潮等,造桥工程十分艰巨。桥建成后3个月 ,日军侵入杭州前,由中国自行炸毁,抗日战争胜利后重新修复。http://image.baidu.com/i?ct=201326592&cl=2&lm=-1&tn=baiduimage&pv=&word=%C7%AE%CC%C1%BD%AD%B3%B1&z=0
钱塘潮指发生在浙江省钱塘江流域,由于月球和太阳的引潮力作用,使海洋水面发生的周期性涨落的潮汐现象。天时:农历八月十六日至十八日,太阳、月球、地球几乎在一直线上,所以这天海水受到的潮引力(月球、太阳或其他天体对地球上单位质量物体的引力和对地心单位质量物体的引力之差,或地球绕地-月(日)质心运动所产生的惯性离心力与月(日)引力的合力。)最大。 地利:跟钱塘江口状似喇叭形有关。钱塘江南岸赭山以东近50万亩围垦大地象半岛似地挡住江口,使钱塘江赭山至外十 说明图二工段酷似肚大口小的瓶子,潮水易进难退,杭州湾外口宽达100公里,到外十二工段仅宽几公里,江口东段河床又突然上升,滩高水浅,当大量潮水从钱塘江口涌进来时,由于江面迅速缩小,使潮水来不及均匀上升,就只好后浪推前浪,层层相叠。其次还跟钱塘江水下多沉沙有关,这些沉沙对潮流起阻挡和摩擦作用,使潮水前坡变陡,速度减缓,从而形成后浪赶前浪,一浪叠一浪涌。 风势: 沿海一带常刮东南风,风向与潮水方向大体一致,助长了潮势。这样可以么?
南宋周密的《观潮》是这样描写钱江潮的:“浙江之潮,天下伟观也。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最盛。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进,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豪雄。”观看钱江潮,南北两岸均可。南岸的观潮地带都在沙地范围之内,尤以青龙山、赭山一带称佳。每年八月中秋至十九日这几天,几十里之外的红男绿女,要携带酒肴,赶到江边欣赏这大自然的杰作。十八日午后潮水来临之时,数十公里长堤之上,更是人山人海。据史料记载,南宋时期在这节日盛会中,还有一种经过专门训练的水师,为看客作“弄潮”表演,宋代诗人潘阆称:“弄潮儿向当潮立,手把红旗旗不湿”,指的就是这种情况。周密在《观潮》中对此作了更为具体生动的描述:“善游者数百,皆披发纹身,手持十幅大彩旗,争先鼓勇,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以此夸能,而豪民贵宦争赏银物。”现在看来,这种弄潮技艺简直令人难以置信。可能他们的弄潮地点都选在杭州附近,以便南宋小朝廷的达官贵人们欣赏,而那里已是潮水的尾巴了。要是大潮地段,潮水每平方米有七吨多的冲击力,几千公斤重的护坡巨石常被卷走,可谓“滔天浊浪排空来,翻江倒海山为摧”,以身试潮是不堪一击的。江汹涌的海潮是天下间最壮观的。从每年的八月十六至八月十八,这期间海潮最盛大。当海潮从远方海口出现的时候,只像一条白色的银线一般,过了一会儿慢慢逼近,白浪高耸就像白玉砌成的城堡、白雪堆成的山岭一般,波涛好像从天上堆压下来,发出很大的声音,就像震耳的雷声一般。波涛汹涌澎湃,犹如吞没了蓝天、冲洗了太阳,非常雄壮豪迈。杨诚斋曾在诗中说:“海水涌起来,成为银子堆砌的城市;钱塘江横着,潮水给系上一条白玉的腰带。”就像这样一般。钱江潮成因: 雄伟壮观的钱江潮成因除月、日引力影响外,还跟钱塘江口状似喇叭形有关。钱塘 江南岸赭山以东近50万亩围垦大地象半岛似地挡住江口,使钱塘江赭山至外十二工段酷似肚大口小的瓶子,潮水易进难退,杭州湾外口宽达100公里,到外十二工段仅宽几公里,江口东段河床又突然上升,滩高水浅,当大量潮水从钱塘江口涌进来时,由于江面迅速缩小,使潮水来不及均匀上升,就只好后浪推前浪,前浪跑不快,后浪追上,层层相叠。其次还跟钱塘江水下多沉沙有关,这些沉沙对潮流起阻挡和摩擦作用,使潮水前坡变陡,速度减缓,从而形成后浪赶前浪,一浪叠一浪,一浪高一浪涌潮
南宋周密的《观潮》是这样描写钱江潮的:“浙江之潮,天下伟观也。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最盛。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进,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豪雄。”观看钱江潮,南北两岸均可。南岸的观潮地带都在沙地范围之内,尤以青龙山、赭山一带称佳。每年八月中秋至十九日这几天,几十里之外的红男绿女,要携带酒肴,赶到江边欣赏这大自然的杰作。十八日午后潮水来临之时,数十公里长堤之上,更是人山人海。据史料记载,南宋时期在这节日盛会中,还有一种经过专门训练的水师,为看客作“弄潮”表演,宋代诗人潘阆称:“弄潮儿向当潮立,手把红旗旗不湿”,指的就是这种情况。周密在《观潮》中对此作了更为具体生动的描述:“善游者数百,皆披发纹身,手持十幅大彩旗,争先鼓勇,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以此夸能,而豪民贵宦争赏银物。”现在看来,这种弄潮技艺简直令人难以置信。可能他们的弄潮地点都选在杭州附近,以便南宋小朝廷的达官贵人们欣赏,而那里已是潮水的尾巴了。要是大潮地段,潮水每平方米有七吨多的冲击力,几千公斤重的护坡巨石常被卷走,可谓“滔天浊浪排空来,翻江倒海山为摧”,以身试潮是不堪一击的。江汹涌的海潮是天下间最壮观的。从每年的八月十六至八月十八,这期间海潮最盛大。当海潮从远方海口出现的时候,只像一条白色的银线一般,过了一会儿慢慢逼近,白浪高耸就像白玉砌成的城堡、白雪堆成的山岭一般,波涛好像从天上堆压下来,发出很大的声音,就像震耳的雷声一般。波涛汹涌澎湃,犹如吞没了蓝天、冲洗了太阳,非常雄壮豪迈。杨诚斋曾在诗中说:“海水涌起来,成为银子堆砌的城市;钱塘江横着,潮水给系上一条白玉的腰带。”就像这样一般。钱江潮成因: 雄伟壮观的钱江潮成因除月、日引力影响外,还跟钱塘江口状似喇叭形有关。钱塘 江南岸赭山以东近50万亩围垦大地象半岛似地挡住江口,使钱塘江赭山至外十二工段酷似肚大口小的瓶子,潮水易进难退,杭州湾外口宽达100公里,到外十二工段仅宽几公里,江口东段河床又突然上升,滩高水浅,当大量潮水从钱塘江口涌进来时,由于江面迅速缩小,使潮水来不及均匀上升,就只好后浪推前浪,前浪跑不快,后浪追上,层层相叠。其次还跟钱塘江水下多沉沙有关,这些沉沙对潮流起阻挡和摩擦作用,使潮水前坡变陡,速度减缓,从而形成后浪赶前浪,一浪叠一浪,一浪高一浪涌潮。钱塘潮的特色 : 1.交叉潮:距杭州湾55千米有一个叫大缺口的地方是观看十字交叉潮的绝佳地点。由于长期的泥沙淤积,在江中形成一沙洲,将从杭州湾传来的潮波分成两股,即东潮和南潮,两股潮头在绕过沙洲后,就像两兄弟一样交叉相抱,形成变化多端、壮观异常的交叉潮,呈现出“海面雷霆聚,江心瀑布横”的壮观景象。两股潮在相碰的瞬间,激起一股水柱,高达数丈,浪花飞溅,惊心动魄。待到水柱落回江面,两股潮头已经呈十字形展现在江面上,并迅速向西奔驰。同时交叉点像雪崩似的迅速朝北转移,撞在顺直的海塘上,激起一团巨大的水花,跌落在塘顶上,吓得观潮人纷纷尖叫着避开。 2.一线潮 看过大缺口的交叉潮之后,建议您赶快驱车到盐官,等待观看一线潮。未见潮影,先闻潮声。耳边传来轰隆隆的巨响,江面仍是风平浪静。响声越来越大,犹如擂起万面战鼓,震耳欲聋。远处,雾蒙蒙的江面出现一条白线,迅速西移,犹如“素练横江,漫漫平沙起白虹”。再近,白线变成了一堵水墙,逐渐升高,“欲识潮头高几许,越山横在浪花中”。随着一堵白墙的迅速向前推移,涌潮来到眼前,有万马奔腾之势,雷霆万钧之力,锐不可当。 一线潮并非只有盐官才有。凡江道顺直,没有沙州的地方,潮头均呈一线,但都不如盐官好看。原因是盐官位与河槽宽度向上游急剧收缩之后的不远处,东、南两股潮交会后刚好成一直线,潮能集中,潮头特别高,通常为1—2米,有时可达3米以上。气势磅礴,潮景壮观。 3.回头潮 从盐官逆流而上的潮水,将到达下一个观潮景点老盐仓。老盐仓的地理环境不同干盐官,盐官河道顺直,涌潮毫无阻挡向西挺进,而老盐仓的河道上,出于围垦和保护海塘的需要,建有一条长达660米的拦河丁坝,咆哮而来的潮水遇到障碍后将被反射折回,在那里它猛烈撞击对面的堤坝,然后以泰山压顶之势翻卷回头,落到西进的急流上,形成一排“雪山”,风驰电掣地向东回奔,声如狮吼,惊天动地,这就是回头潮。 钱塘江大潮,白天有白天波澜壮阔的气势,晚上有晚上的诗情画意;看潮是一种乐趣,听潮是一种遐想。难怪有人说“钱塘郭里看潮人,直到白头看不足。”

钱塘潮的资料哦


文章TAG:钱波  个人  个人资料  资料  钱波的个人资料简历  
下一篇